板岩與陡坡所形成的環境,配合各類坡勢所產生的微氣候,使德國一些理論上難以種植葡萄的產區,也得以生產優質的葡萄酒,事實上,整個萊茵河流域最北的產區並不是Mosel,而是位在Coblenz西北方50公里的迷你產區Ahr。
這個名稱來自萊茵河的支流Ahr河,佔地僅345公頃,是德國第四小產區,也是唯二以紅酒生產為主要的德國產區(另一個是符騰堡);但Ahr比符騰堡又特別一些,因為後者以各類當地原生土葡萄品種為主,例如Lemberger、Dornfelder、Trollinger等等,但Ahr生產的紅酒,基本上就只有兩種葡萄:Spätburgunder以及它的親戚Frühburgunder。
(位在Ahr的Rech村,從照片就能看出規模甚小)
是的,位處極北、產量極小、瞭解者極少、還全都種植黑皮諾,這還不引起興趣? 不只如此,Ahr出產的黑皮諾可不便宜,一瓶70歐元算司空見慣,即使賣到100歐元也不意外,而且供不應求!本區最具代表性釀酒師Werner Näkel說過這麼一句話:「在Ahr種葡萄釀酒,若是賣不了高價那就別做了,否則最後付帳單是酒莊自己。」
Ahr的紅酒價格高昂品質優異,主要有以下原因:
- 位處極北(北緯50度),生長季日照長卻不猛烈。
- 受到從荷蘭一路挺進的北方洋流調節,讓整體氣候不至過乾過冷。
- 西邊Eifel山勢的屏敝,讓Ahr在降雨極少的情況下冬天不至過度寒冷。
- 東西流向的Ahr河則提供可讓葡萄藤享有充足日照的南向及西南向坡面。
- 優質葡萄園與Mosel一樣全分布在距河面200~300公尺的陡坡上。
- 幾乎遍佈全境的板岩表土與石牆,帶來優異的保溫效果。這些由中古世紀教士堆砌出來、高約三公尺的石牆,是Ahr葡萄園的瑰寶,石牆與板岩兩者加乘後的儲熱效果極佳,以至Ahr夏季陽光直曬時,葡萄園的表面溫度可高達攝氏70度,中午時段所有工人都必須休息避暑;但因為精通石材特性與擅長施工實作的工匠後繼乏人所剩無幾,以至於維護石牆的代價極高,每單位超過一千歐元,這也是Ahr葡萄農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。
這一項又一項的天然條件及人工設施,使黑皮諾得以在Ahr用非常緩慢的速度成長並成熟,因而成就出極其細緻迷人的風格。
(用板岩砌成的圍牆與石階)
目前Ahr產區大部份的酒款仍由合作社方式生產,這是因為本區曾被法國佔領過,使土地繼承的規則承襲法國那套「看似有邏輯但其實不知所云」的分配方式,以至幾個世代傳下來,每位地主只剩不到0.5公頃的持份,加上19世紀時的關稅保護主義,讓本區很長一段時間故步自封不思進步,最終無法抵抗來自其它地區的競爭導致酒農紛紛放棄生產。細看整個Ahr的近代釀酒史,便可知道關稅對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重大影響。
無可否認Ahr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把握老天給的賞賜,以致於完全沒有出現在葡萄酒愛好者的雷達螢幕上;就拿上一版世界葡萄酒地圖來說,厚厚的一本書只有一句話形容Ahr:「這是未出現在本書地圖中、內文也沒有特闢專章介紹的德國葡萄酒產區」。在這本鉅著裡就連賽普勒斯這種鳥地方的版面都比Ahr多。
但20年前開始,由Werner Näkel為首的一群有志之士開始引進法系clone(事後證明相當適應Ahr產區),導入現代釀造觀念並搭配原有的Mariafelder與Ritter株系老藤,在上述那一堆先祖遺留的良好基業上繼續發揚光大,如今本區幾家頂尖酒莊已全然具備與勃根地黑皮諾抗衡的實力。
(少見的黑皮諾冰酒)
沒聽過Ahr酒莊絕對不是你的錯,因為產量實在太少,來自Bonn(前西德首都)以及科隆的識貨有錢人早早包場全掃,根本輪不到出口,一般德國人都沒得買哪裡還輪得到台灣市場?
可偏偏有人不信邪引進Ahr評價最高的酒莊及整系列產品,在超過一年的推廣後,如今它土土酒標下承載的品質已受到肯定。
有些產品一年不過數百瓶,喜歡黑皮諾絕對不要錯過。
( Jean Stodden近年聲勢極強,如今已儼然成為Ahr區代表)
- Apr 24 Tue 2018 02:05
Ahr產區介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