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en又叫Franconia,嚴苛的氣候使本區大抵來說不適合葡萄種植,這說明了為什麼此區從西到東綿延近150公里,但葡萄園僅六千多公頃比Mosel還少了1/4。
而這可耕作葡萄園的六千多公頃依土質又分成三區:位在中間的Bereich Maindreieck以公羊蛋蛋(Bocksbeutel)及Silvaner聞名,東邊的Bereich Steigerwald因為大陸型氣候故暫時不見強棒,至於西邊已經快到法蘭克福的Bereich Maindviereck本來也不是重要產區,80年代開始卻因出產極佳Pinot Noir而受到國際關注。
(Luckert酒莊用Vertical Corton的引枝方式讓葡萄結果可以遠離地面避免霜害,在未發芽時一根根看來像甘蔗)
Franken的整體產量為全德第六且以白酒為主,但嚴苛氣候每年都帶來不同挑戰:1985年產量只有正常時的一成;2011年產量則為正常時的三成。這是因為此區地理位置較西萊茵流域更貼近內陸,眷顧其它產區的北方洋流到此幾無影響,大陸型氣候除了帶來高溫達42度的夏天,短暫潮濕的秋天以及隨後來的漫長寒冬與初春,都不利晚熟型葡萄的生長,為此晚熟如Riesling在此地只佔整體耕作面積的4%,反而是Silvaner這個品種佔了20%,Silvaner在Franken的種植史可以追朔到1659年,發芽晚成熟早的特性使它得以避開此區的嚴峻氣候,基於同樣理由受Franken官方認可的還有Müller-Thurgau、Bacchus、Otega、Perle、Faberrebe等早熟品種,以及擋風抗濕的紅葡萄Regent、Acolon。
至於風味,我的葡萄酒啟蒙老師Simon說話一向中庸,但他對Silvaner評語卻十分兇狠:清淡、平庸,無味也無趣,當時為了印證真假,我把大潤發架上的Silvaner每款全試了一遍,還真的是清淡、平庸,無味也無趣。
一樣的情況發生在出差時,兩位夥伴一改在Württemberg討論Pinot Noir的高度興趣,行前報告聽到隔天要去Franken喝Silvaner,當場給我靜悄悄....
不過隨著訪問結束走出酒莊,我相信先前的刻板印象已全然改觀。
與Riesling有些類似,Silvaner釀出的酒水果類氣味並不突出,以礦石感及青色蔬菜為特色,這類產品受土質地塊影響很大,而Franken區古老到三疊紀時期的貧瘠紅色沙岩或是石灰岩,搭配那不多不少,剛好30cm的表土,正好協助Silvaner展現它獨有的氣味,而此區的菁英酒莊爲了更凸顯這一點,更是動輒把產量控制在正常情況的一半以下,如此天地人三者交錯,使得Silvaner被賦予在別區沒有的特色,香氣或許不如Riesling強烈複雜,但淡雅青草香兼雜獨有的蘆筍提示,口感或許不如Riesling飽滿,可是更符合食物搭配的基本原則,飲用起來清爽不清淡、忘憂不無趣、平衡不平庸,也怪不得許多德國酒莊私下透露:「做生意我賣Riesling、在家裡我喝Silvaner」。
(Franken因為佔地廣所以土質非常多元且古老,照片裡是Bereich Maindreieck這區最主要的侏羅紀石灰岩,左邊的黃色是因為含硫的影響)
來自Franken的Silvaner可說是自然挑戰下農夫累積多年的智慧結果,它囊括Cool Climate的所有元素,靜著心慢慢欣賞就能明白背後的這些付出。我曾這麼問Luckert酒莊的少莊主Philipp Luckert:「一樣是Silvaner,為什麼在你們手上它變得如此不同?」
其它地方可以不需要Silvaner,但在Franken我們只有Silvaner。
別人家的草、Franken的寶,推薦給大家。
(這看似民宅後院的地方種植的全世界最老的Silvaner,鑑定的結果達140歲,只有0.2公頃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