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沒有輝煌歷史只有不堪的過去,然而未來卻十分可期~~全德最大產地Rheinhessen!

Rheinhessen~德國當前最吸睛的焦點,對台灣來說或許陌生,但它無論佔地還是產量都是全德最高,不但最高還遙遙領先其它地區,排第三的Baden種植面積只有Rheinhessen的六成不到。
種植面積大與氣候有關,因為總的來說Rheinhessen也是德國最熱的產區,所以和其他知名產地一樣,這兒的種植史可一路追朔至羅馬時代(相傳對Riesling最早的記載也是從Rheinhessen而來,那時候叫Rüssling)。講到這如果你還期待Rheinhessen有什麼歷史豐功偉業,告訴你~沒了!!事實上本區最知名的產品要算白酒"Liebfraumilch"聖母之乳,它是德國60~70年代最著名的外銷品牌,品種混雜、價格便宜、口感帶甜、單調無味,品質非常穩定一致: 也就是「一直都不怎麼樣」,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!
這樣的刻板印象一度害慘整個德國葡萄酒業,影響層面既廣又久,也間接推動後來1971年德國葡萄酒的法規頒布。
(聖母之乳如今德國廉價超市架上還看得到,基本上沒有規定產區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這來自Rheinhessen、Pfalz、Baden三大產區佛跳牆式的大雜燴Cuvee白酒滋味)
*Liebfraumilch的出處與發源地在Rheinhessen一處位於Worms市區內的石牆特級園"Liebfrauenstift Kirchenstück",如今產著非常優異的不甜白酒,和Liebfraumilch的壞形象有天壤之別,規劃至海德堡旅行的朋友可別錯過了。
出一個聖母之乳還不夠,Rheinhessen的葡萄農仍持續努力把事情搞砸;二戰時期納粹專家奉元首命令培育出非常多人工品種,這些人工品種的選育多半是為了特定種植目的,例如抗旱、抗寒、抗蟲等,滋味並不突出,因此只有少數如Zweigelt最後真正獲得市場肯定,不幸的是當時Rheinhessen的酒農拔除了原本的老藤,拿自己當白老鼠,試圖在這些「新科技品種」中找到未來,結果當然令人失望。
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則是Grosslage制度的採用,它的概念前文已經提過,為好幾個單一園合併後的統稱,所併範圍不但大而且甚至跨村,標示規定更是亂七八糟幾無規則,跟當今追求地塊風土表現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,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混淆及障礙。
經過一次次在十字路口的錯誤決定,Rheinhessen終於在90年代末期,找到自己的道路並開始開始大鳴大放,關鍵便是由Keller與Wittmann兩位大咖組成的新生代釀酒師組織"Message in a Bottle",它的理念很簡單,一句話:「發揮屬於Rheinhessen的風格」。這群人不藏私,定期公開舉辦研討會,分享自己試驗的結果,代表人物Klaus Peter Keller是最大關鍵,他的哲學是多樣選種以及降低干預,"Less is more"這話由他口中說出來平淡無奇,但最終產生的"more",卻扭轉了Rheinhessen的命運。Keller何許人也? 請翻閱頂級酒莊傳奇2,Jason老大的介紹再詳細不過,不然就俗氣一點上網孤狗G-MAX 以及Abts E。
Keller對Rheinhessen的影響甚鉅,以至於:1.Geisenheim就讀、 2.Weingut Keller酒莊實作學習、 3.全世界實習觀摩、 4.回德國繼承家業,成為當前本區釀酒師的標準養成步驟。一位其它地區的老牌釀酒師如此評語:Rheinhessen與Pfalz這些繼承家業的年輕人無需投資土地、又能毫無包袱的發揮,我嫉妒他們。
如今諾大一個Rheinhessen,真正優質的葡萄園集中在兩大區,一個叫Wonnegau、另一則是佔地較小的Roter Hang。
Wonnegau是台灣酒友較熟知的優異產區,位在Rheinhessen南部,也是Keller與Wittmann的基地,知名葡萄園包括Kirchspiel、Morstein、Abtserde、Frauenberg;而Roter Hang(紅色山坡red slope)則位在Rheinhessen東陲且緊鄰萊茵河,因為地底富含鐵質,土看起來紅紅而得名。
這就是Rheinhessen,沒有輝煌歷史只有不堪的過去,但年輕勢力崛起、配上古老多樣的地質與極優的氣候條件,這頭終被喚醒的獅子,能帶給德國與世界酒壇怎樣的衝擊? 咱們拭目以待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eamanshipmmd 的頭像
    seamanshipmmd

    CT李王的領域

    seamanshipm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