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接觸德國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也有三年,累積一些觀察與心得,讓我們聊聊成熟市場如何進行葡萄酒買賣。(圖攝於法蘭客福機場,德國酒機場的訂價跟市面酒專一樣。)

就讓我們從"建議售價"這東西討論起,台灣消費者怎麼看待它?! 以食品來說,建議售價金額由製造廠商或是進口代理商訂定後標示在產品包裝上,通常是最高販售金額的意思,因為只有7-11與高速公路休息站會完全照該訂價販售,其它零售商則多少會給點折扣,消費者實際購買的金額多為折價後的結果。
套到台灣葡萄酒市場,就是代理商公開訂了牌價,各零售再私下折扣給末端消費者,折扣大小依情況而訂,小白價、vip價、或是令人髮指的團購價等等。

反觀德國,建議售價之於市場卻是完全相反的概念,這裡他們叫酒莊訂價(ex-domaine price),除了送拍賣會的品項,所有酒款都有來自酒莊的ex-domaine price。
這個價格透明且公開,酒莊網頁就查得到,酒評書如Gault & Millau也都隨評論附上價格,更重要的,ex-domaine price對市場而言代表底價 零售商的賣價只能比它高不能比它低,於是同一個品項在德國A店查、B店查、網路查、機場查,價差非常有限,多半是同價,否則也只是小數點的差異。

"零售商賣價比ex-domaine price低會怎麼樣!? 我這樣問一間名頭不小的酒莊
"這樣就再拿不到我家的貨" 對方隨即回我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"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"!! 不久又斬釘截鐵補上這句。

要知道日耳曼社會極重視大家講好的規矩,而德國酒莊絕大多為家族經營,同區間彼此熟識,不守規矩者恐怕整區的貨都拿不到,而且酒莊對Ex-domaine price的價格管制不僅限最新年份,近幾年都必須遵守,至於利潤,酒莊另有一份進價表給零售商,這東西雖然機密但也不難取得,說坦白的,成熟市場人家也不怕消費者知道零售利潤抓了多少,這種ex-domaine price的概念不只葡萄酒,大牌子如Rimowa也是如此,原廠訂價,零售通路只管賣,賣得是酒莊名聲與消費者需要,亂搞跳樓價就是被斷貨。
於是與當地零售酒專聊價格,最後都是這句: They made the price, not us. We just sell.

這種賣名聲的市場,競爭最激烈的是日飲款(10歐以下)品質,想想TBA一年能產幾罐?! 整箱整箱搬走的日飲款才是酒莊搖錢樹。價格公開且貨源充足的情況下,蘋果比蘋果,如何受消費者青睞? 唯靠品質!!

從另一角度看,公開底價有助末端價格穩定,而這是增加消費的基本要素,
舉個最近的反例:
有款酒在一年內透過好幾個通路賣,有團購的有零售的,共同點是一次比一次便宜:10塊8塊再5塊,代理商為此的解釋為: 喔,我不覺得這樣做有啥問題,因為是清庫存。
我就不禁想問,那接下來同款酒的新年份市場上要怎麼訂價? 過往削價的記錄會不會造成消費者出手的疑慮? 畢竟沒人喜歡買貴當盤子。
又,一貨多賣還不同價,接下來的通路打算怎麼鋪? 簡單的說這款酒如果沒有別的話題出現,它的市場名聲就是被搞死了。

反觀一樣的情況在德國,有一門專做清庫存的生意,這些收貨商整口收且不限高端品項,一般label也拿,整批吃下來後存放變成"老酒"再投進市場,它們不直接對消費者,而是選擇拍賣通路或是專賣老酒的零售通路,(這說明為什麼一些老東東在這很便宜,因為整口收購進價低)。
老酒不在ex-domaine price的控制範圍內,雖說店家多半仍在ex-domaine price附近賣。

末端價格穩定,冤大頭因素排除後,小白消費者不擔心被坑,它變成奧客的速度會慢一點,已經是奧客的消費者會專注於酒款品質的討論,而不是哪裡又便宜50塊。兩者都有助酒商銷量,也不會動不動把酒做死掉,市場競爭回到最基本的酒質上。

此外,業界討厭的團購行為也會因價格公開穩定而消失。
團購行為有什麼問題,升斗小民以量制價有什麼不對?!
回答之前,先想想為什麼所有的團購團體總是頭幾波聲勢最大,品項最嚇人,到後頭不是倒掉就是沒聲音,能活下來的路線就轉成:團長精選 (大牌子不團 只剩固定幾家配合)。
因為上面的ex-domaine price概念套到進口市場一樣適用,對零售來說,賣價除了考慮自己的成本還得遵守來自代理規定的底價,否則會被斷貨,講來也是讓價格穩定-----一種充滿水份的穩定。
而台灣葡萄酒團購的爭議,往往發生於新零售或是新sales為衝業積不按"規矩"來,賣熱銷品卻打到老零售的賣價,以致老零售反應給代理將其斷貨。 
消費者卻看不懂這些眉角,想說我們出人出力,你出個貨有何之難,於是抓個倒楣的來公幹,弄到每場都是轟轟烈烈,結果卻是團哪支死哪支,甚至新年份都不再進口的無限迴圈。 

話說回來,集資式團購會一直出現,與價格有直接關係,而市場不成熟,酒商預期銷量小利潤只敢抓高,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。 
對台灣酒價是否合理的討論已經很多,我只講兩點觀察:

-Ex-domaine price/ 國際報價在當地都有把利潤算在裡面。 
-看了那麼多次大行其事,前仆後繼的集資式團購,很難相信水份不多。

而升斗小民抱怨酒價的同時,也別認為湊起來買以量制價就賺到什麼便宜,這種一次性消費(注意斷句),只是加入弄亂酒價的共犯結構,說到底吃虧的還是自己。
吃啥虧,吃一個市場永遠無法成熟的虧。
成熟市場,大賣場品項固定,沒有國際均價也沒有達人推薦,要找大罐quaffing wine就去那,賣珍奇酒的酒專不碰這些東西,只擺積厚灰的珍貴東東,零售店則賣挑選過的酒莊日飲款,兼售一些中高階品項for客人的特別日子,但也不是那些一瓶難求的東西。 
消費者晚餐缺酒,巷口挑一瓶可以負擔的就是,RP幾分、團購價多少都與他無關,因為明天還是要喝。 

台灣的葡萄酒文化,就像台北市那種交通與車陣,而賣腳踏車的人還要堅持有腳踏車文化一樣。
我們的大環境不許可,我們的風俗沒有它,風向怎麼吹什麼就是飲酒文化,跟拜廣告書、巡大賣場、搞團購、挑從沒聽過品項來自爽,等等,都是。
用八款酒填滿酒櫃的每日飲者,與用九十五款酒填滿酒櫃的winegeek可以湊在一個平台討論彼此對葡萄酒的看法,這就是我們的文化。

關鍵在"生活" 笨蛋!!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?
不過你得先明瞭什麼是生活,這我講不出來,只能從自己身上找答案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eamanshipmmd 的頭像
    seamanshipmmd

    CT李王的領域

    seamanshipm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